12/28/05

桂花依舊笑春風

郭大淦

 

 

新春訪友,主人家少不免奉以年糕款客,今年到一樣罕有的年糕,是他戚友從家鄉帶來的「桂花糕」,既芬芳,也香脆,非常好吃,讓我想起最多桂花樹的「桂林」,跌入了桂花的回憶。

國內開放以後,曾先後次半遊覽桂林。

第一次是公司同事們組團,柴娃娃,熱鬧非常,什麼叠彩山、伏波山,什麼七星岩、蘆笛岩,都不覺疲倦的隨行,對着山明水秀的景色,奇特多姿的峰林,溶洞,真是歎為觀止。

遊漓江的時侯,是在遊船上包餐的,我們另外加了十斤河蝦,飲着自己帶來的啤酒,令其他遊客,都投以羨慕眼光;那時的進口啤酒,是貴的飲品,高興下,我們共之同好,每桌都送上幾罐與他們共享,他們回敬幾瓶當地的「桂花酒」,是馳名的「桂林花酒」外的特產。真的芬芳,又清醇,我不覺喝多了幾杯。豈料這酒的酒底是很高度數的,入口時給桂花的香味遮蔽了,不覺得,後來沉醉來了,未到「陽朔」,我已酩酊大醉,只記得給同事扶上旅遊車,睡覺了

回到香港,同事們圍觀相片,盛讚「陽朔」的風景,我說我都沒有去,不看了,他們和我打賭,拿來在「陽朔」大石頭下的團體相,依倚在同事身邊,有我的「關公像」在裡邊,可愛可恨的「桂花酒」,累我輸掉了一百瓶「桂花酒」。

第二次是別的公司請客,我敬陪末席,可惜碰到惡劣天氣,在「廣州」誤機已耗了整天時間,到了「桂林」,天氣仍未晴朗,幾天都在酒店打牌,喝酒,什麼地方都沒興趣去,都大嘆倒霉;老婆囑咐我買的特產「羅漢果」卻換來了一大堆廣西小妹到酒店販賣同樣是特產的「竹器」。

第三次是自己公司請客,我做領隊,以為在旅行社包了團,便像以前一樣輕鬆,不用動腦筋。豈料當時旅遊事業仍未完善,接我們團的當地旅行社,說是一事不懂,也可說一事不理,任何環節,都要另外安排和爭吵。幸得第二次酒店結識的女副經理,仗義告假來替我打點一切,走門徑,打通各路關係,那次請客,才能圓滿結束。

臨別的前一晚,飯後與她漫步街頭,桂花樹下,聞着清香的桂花味,踐着金黃的花朵,除了感激她的幫忙外,亦很欣賞她的處事才能,希望她能夠將來到廣東幫我手,她殷然點頭答應,笑問是否揼她歡喜,我卻誓願再三;事實上,那時候要聘請一個能幹的人員,是很困難的,朋友都嘆這個苦處,當聘請職員時,所推薦的,都是不學無術的高幹子弟,裙帶關係下推擋無門

翌年,辨事處成立了,立即打電話、電報與她聯系,都找不到及沒有回音,親自到當地遍訪,全無依人消息,踐踏著同樣芳香的桂花路,心情卻有崔護詩裡的「人面桃花」感覺,全無舊地重遊心情,即日轉機廣州回來。

想不到今次的「桂花」的芬芳,給我帶來一段「桂花」往事的回憶。

Up_ArrowB1F1.gif (883 bytes)


E.mail


This Page hosted by Get your own Free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