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聞梁乃森太太仙遊消息,心裡很不舒服。
但想到這是人生始終必走的遁路,倒也寬然。
不見幾年,梁翁是蒼老很多,喪事在身,也屬當然,要說什麼「節哀順變」詞語安慰,沒能開口,只有揸手心照。
我輩到此年齡,誰先誰後,只看閻羅王千金的喜愛,都是在排著隊的隊伍裡頭應徵的感覺。
我輩到此年齡,子女都已長大,無牽無掛,,無拖無欠,早走,有親友虔誠送別,也算是上着。雖未能掛上「德高望重」,也不會泣上「英年早逝」,算是「福壽全歸」吧!
葉國平說,有朝一日,希望各人到來都要笑著臉;我說我會送他九十九支啤酒代替九十九枝白菊花。相反,如果我先走,也希望同樣待遇;不過,現實一點,還是先喝了他九十九支啤酒好,管他他日有沒有送!
說到現實,問黃壽康,為什麼只做祭帳而不設帛金,回說是「光社」一向禮儀。雖然是同樣的一點心意,但卻是有浪費的成份。我們「光社」,人員肯定是一天少過一天的,要互相聯系幫助的,是在生的歡聚,暢談半生緣,沒後,花圈祭帳,益了販賣者,一張聯名,餘作帛金,可能更為實惠。
和黃宇楷說到同學錄,問為何不借重郭端苦心設立的「光社網頁」加上一欄「通訊錄」,給同學們隨時更新,否則無所適從,不能通知。回答是現在同學們地址改變多,通信只有退回,那及得你老兄現在歸隊!
哈哈!鳥倦歸巢,中途離校者,……是更懷念以往在「培正」,「光社」的歲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