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09
光社 (一九五九) 回應一條龍之二方案 |
何建宗校監鈞鑒 三月二十四日 閣下提出母校一條龍之二個方案,並歡迎各方提出意見。吾光社同學便展開深入探討,反應之烈實屬罕見。蓋此决定影響重大;校譽,學術水平,甚至母校的存亡繼絕皆繫於此抉擇。至執筆之時,有六十一位表態;六十位贊成方案一,即是希望中學由津貼轉直資,與小學結龍;贊成方案二僅是一位而已。如需索閱名單,當即奉上。 我們都知道教育事業異於商業機購。它肩負人類文明重任,主導民族之盛衰,國家之興亡。在廣州 “萬木草堂” 我們獲知一眾老學校,包括培正;就是西方教育傳入南中國之濫觴。我國積弱歷二百多載,飽受列強踐踏欺侮,五千年文明古老大國瀕臨覆滅。幸有識先賢建立各學府,思苟非若此無以救國。如今証之實之已。現我中華民族日漸復興,此裘之成當是眾腋之功。深信在 閣下領導的培正必會向崇高理想邁進。 吾光社同仁亦深知任何改制必是困難重重。一百二十年來培正校園每天都聽到校歌;歌詞第二句便是 “教育生涯慘淡營” ,這句當是教育家固而執之寳典。全球培正校友極盼校歌永遠唱下去,紅藍精神永遠飄揚。創新固是必湏,美好傳統更應維持。大方向走對,披荆斬棘過後,便是康莊坦途。 吾在四月一月培正同學會例會上,提出二個疑問: 甲. 校方恐經濟難以負擔,對中學直資心存顧慮而不支持。卻又新辦一間私立或直資的英中與小學結龍。難道這又易辦嗎? 相反地應是更荆棘滿途。 乙. 現今世界,甚麽產業都是以集團式一貫作業取得優勢。為何自我 “斬件” 經營? 豈非是捨長取短,終淪至中學,小學,與新校 “陰亁” 之地步? 孔子云: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這確是至聖先師之崇高治學精神。 僭進之言,尚乞包容,並請祈為深察。 順祝 教安 光社社長彭煥棠謹筆 二零零九年五月三日 |
This Page hosted by Get
your own Free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