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10
光社三十五周年敘舊見聞 |
大光社三十五周年敘舊於八月初在溫哥華舉行,只算同學,就有四十五位參加,加上了眷屬,出席人數過百。非洲代表有半個自稱為非洲和尚(黑人僧)的車克煒,歐洲有謝玉峰,從泰國來的有蔡業強和暫當客座教授的劉紹偉,香港飛來的同學有七個半:梁乃森、張柏立、狄觀濤、孫必達、彭煥棠、黃文階、陸志中和那半個車克煒。其他同學都來自美加各地。還有,到場的長輩們:劉彩恩老師、林天蔚教授和林英豪校長。劉老師雖然帶著心跳機,卻行動自如,談笑風生,身體還是蠻健康的。林教授精神奕奕,仍在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任教。林校長記憶力尤為驚人,同學們的名字他都瞭如指掌,光社社友也比不上。 這次敘舊的高潮是星期六晚上較為隨便的自助餐和星期日晚上那黑領帶、高跟鞋的晚宴。在敘舊周未之前,有加拿大的巴士遊山,之後,有阿拉斯加的遊船玩水。遊山的,早上六時多出發,上班都沒有那麼早云。在巴士上,各人輪流手持米高峰報告近況和說笑,比爬出容易得多。 星期六下午是自由活動。趁著晴空萬里,我和陳瑞庠夫婦,由李克敬指路,到市北坐纜車上告士山,鳥瞰溫哥華全市。翌日即陰雲密佈,間中有驟雨,可幸。 晚上的自助餐,是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共聚一堂。三十幾年沒有見面者的大有人在。多年未見的的同學,大約可分兩組:一是沒有多大變的,另一是全變了,簡直認不出廬山真面目的。大家都手持照相機,閃光燈左右閃光,搶拍著歲月摧人的成果。往年英俊瀟灑,婀娜多姿的扮相,只有在畢業同學錄中去尋覓了。提到畢業同學錄,曾慶璇手持冊,到處要人在相片旁邊簽名,天真活潑,尤勝當年。據稱欺年騙月的秘訣是每日工作十多小時云。忘了問她是幹那一行的,不知是否對別人也一樣有效。
自助餐後,大家溫習跳舞。沒有舞伴的也被逼下海。之後又溫習畢業同學錄。某壞鬼書生多字號,在培正前後短短的十多年,中就用上了三四個名字。如今幾十年後,都給一位頭髮油黑的同學一一數出。其中有一個名字叫黃健熙,連他自己也忘記了!陸志中指出,他與歐嘉玲在同學錄頁中面貼面貼了三十五年。經他一提醒,各同學紛紛查看自己相片的位置。又由孫必達朗讀一些同學照片下的評語。
下午在酒店走廊雲集時,李銳芬的女兒說要到Connell去讀電機工程,劉紹偉身為電機系的教授,連說好選擇。然而先後參進談話的黃雄耀、張寶鈞和李元亨幾個過來人都異口同聲地勸她不要匠斷然投入這不穩定的行業。提議她考慮改修軟體工程。弄到這可憐的後輩不知何去何從。 星期一早上到興記食粥,不約而同,先後到達者凡三、四圍檯之數。某上了岸的同學竟暗中先用比利時幣全付了賬,令到未上岸的多年同窗受寵若驚。紅藍精神又多了一種無形的表現方式。 大家飲食遊玩之餘,也算做了一件正經的事。話說劉紹偉過路香港,與光社名流陸志中、現任光社會長彭煥棠等一班同學提議籌備一個永久性的黃逸樵獎學金,紀念這位一生任教於培正的老師。光社上了岸的社友不少,認捐的數字已超過一萬美元。唐上元當選為籌款委員會會長。林英豪校長認為黃老師在校任教凡四十年,應將籌款事項擴大,與各地同學會的負責人聯絡。唐上元將會這樣做的。想各地培正校友會大力支持,希望能突破十萬美元的目標。 我們這次三十五周年聚會的成功,多得莫燕秋夫婦的計劃和推行。他們的Marin
Travel也為光社報效不少,特此代表全社社友向他們致謝。 |
This Page hosted by Get
your own Free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