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廟為紀念及祭祀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岳飛的廟宇,最著名的岳王廟位於杭州西湖,並為岳飛陵墓,是南宋時期建成。此外,各地亦有不少岳王廟。
岳王廟原坐落在縣城東郊、今新昌大道街心花園北側。始建於南宋,明正德三年(1508)重修,嘉靖八年(1529)夏又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再次重修。系磚木結構,前有門廳,中有廣坪,兩側有環廊,後棟6扇5間。大廳寬15米,總長39米,寬32米,建築面積1248平方米。廟內刻有"精忠祠"字樣的石香爐1只,明正德三年造。另有明正德三年雲南按察司僉事、邑人陳懷經所撰《新昌縣新建宋岳鄂武穆王廟之碑記》、新昌教喻姚世所撰《重建岳王廟上樑文》碑刻各一塊。1983年9月,岳王廟列為宜豐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因拓建新昌大道,岳王廟拆遷。1992年,在南屏公園景區南屏山之靈峰,新落成的岳王廟向遊人開放。新廟為紅牆綠瓦仿古建築,廟門立有石獅一對,廟內有精忠祠,前置石馬2座、石人像4座,石獅、石像均為明天啟年之物。中場辟有放生池。規模較舊廟更為宏大。
岳王廟放生池前,有一神奇的烏青石,炎暑時坐其上渾身涼爽。此石原在縣城桂花村樓子上之龍須廟,形如鵝蛋,長1米余,傳說岳飛曾坐憩其上。又傳說該石是許真君鎮龍時用的壓水石。1994年9月25日,村部將此石捐獻給縣博物館,後移置於岳王廟內,作一點綴供遊人觀賞。
[1] 岳王廟山門杭州西湖的岳王廟,是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岳飛的墓地,故又稱岳墳或岳飛墓。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棲霞嶺南麓。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飛死後,遺體被獄卒隗順盜出,葬于九曲叢祠旁。南宋宋孝宗年間,皇帝下令給岳飛昭雪,將其遷葬至現址。岳王廟建於南宋嘉定14年(1221年),後經歷元、明、清各朝,代代相傳至今。現存的
岳飛廟主要建築於清康熙54年(1715年)重修,後又經過1918年的大修和1979年的全面整修。
岳王廟頭門為二層重簷建築,正中懸掛“岳王廟”三字牌匾,兩側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對聯,為岳飛所作《滿江紅》中的名句。頭門後為一四方院落,正面便是正殿忠烈祠,中間高懸橫匾“心昭天日”,為葉劍英手書,這四個字正是來自
岳飛生前所歎“天日昭昭”。大殿內塑有岳飛彩色坐像,像高4.5米。殿中高懸“還我河山”匾額,為岳飛手跡,兩側有明代人所書“精忠報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碧血丹心”以及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所書“浩氣長存”等匾額。
大殿右側為岳飛墓,墓呈圓形,墓碑上寫“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嶽雲墓。正對石墓有與岳飛被殺有關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等四人跪像,為白鐵鑄造。四人像均無上衣,袒胸露乳,低頭面向石墓。以前經常有人鼓勵小孩在鐵像上小便,以示侮辱。跪像後有楹聯,上書“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不幸的是,
岳飛及其子嶽雲之遺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挖出後慘遭焚骨揚灰。[來源請求]
墓園外有庭院,內有精忠柏亭,放置枯柏,現代人通過科技手段測定,這些柏木為矽化木,已有一億二千萬年以上的歷史。園內有碑廊,陳列著岳飛手跡及各代名人憑弔的作品。岳廟內辟有
岳飛紀念館,陳列有岳飛的事蹟和一些文史資料等。
廟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岑下,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南宋隆興元(1163年),孝宗皇帝趙慎
下詔為岳飛昭雪,將岳飛遺體從九曲從祠遷出,以“孤儀”(即一品禮)改葬于棲霞岑下。嘉定十四年,宋甯宗皇帝將
岳飛墓傍的《智果觀音院》改建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禪寺》,以表彰岳飛的功德。元時廟廢。明洪武四年
(1371年)複建,宣德間毀於火災,浙江右布政使黃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順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馬偉等奏請
為岳飛建廟,聖旨准建,天順三年(1459年),馬偉將“褒忠衍福禪寺”改建為《岳王廟》,後毀於兵火,宏治間太監
麥秀重建。正德八年(1513年),都指揮李隆用鑄鐵鑄制秦檜、王氏、萬俟卨 (莫棋謝)三跪像于岳飛墓前,由於遊
人痛恨這些民族敗類,後采竟被擊毀。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總督禦使胡宗憲修復嶽廟,重鑄跪像,也被擊壞。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範淶重鑄跪像,並增鑄張俊跪像,以後至清代,于順治八年(1651年),巡撫都禦使範
承謨,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兩淮轉運使羅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鐸,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總督范時崇、雍
正九年(1731年)總督李衛等多次重修。現在的岳王廟,大多是清代的建築,經民國七年(1918年)大修。1961年3月
4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公佈杭州岳飛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秋嶽墓被毀,嶽廟亦破舊 不堪。
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花人工五萬六千餘,幣四十萬元,重修岳廟,重建嶽墓。一九八○年修復岳飛墓時,
發現基道兩側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飛的墓穴雖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條石已經發現,明岳飛墓穴在此。一 九八一年葉劍英題詞:“國花百萬建嶽廟,
重在教育後人”。並書:“心昭天日”。 岳飛墓碑上寫著《宋岳鄂王墓 》的字樣。左側為嶽雲墓、墓碑上寫著《宋繼忠侯嶽雲墓》字樣。
岳飛為中國南宋時期名將,對抗南侵的金國軍隊期間用兵如神,屢戰屢勝。後來,其卻被主和派的秦檜及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在杭州風波亭被處死。但他的英勇事蹟沒有被後人遺忘,其後被追封為鄂武穆王及岳王。後世對他多以正面評價,更視為民族英雄。
杭州西湖岳飛墓廟,歷代為人們瞻仰拜謁之處。南宋亡國時,有太學生徐應鑣率二子一女在岳飛墓前集體自焚,
以示亡國之痛。清代一位姓秦的文士拜謁岳墓時,因感秦檜之惡責,恥于姓秦,故聯詩曰:“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
墳前愧姓秦”。現岳飛墓廟每天拜謁的國內外人士,多的到一萬多人。
|